发布时间:2025-07-06 03:42:18 来源:放长线钓大鱼网 作者:知识
“公募基金打造投研竞争力、面访博服务竞争力、打造科技竞争力、公募人才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核心以求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更重要的竞争金董江作用。”
过去十年,力专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时基事长管理规模突破27万亿元,面访博成为居民资产的打造重要配置方向。
党的公募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核心作为资本市场的竞争金董江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分享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力专丰厚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基事长挑战。
党的面访博二十大即将召开,《国际金融报》邀请到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就我国公募基金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成果、公募基金业高质量转型、公司对后续发展规划布局等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际金融报》:过去十年,我国基金业蓬勃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份成绩单?
江向阳:过去十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2万多亿增长到突破27万亿大关,基金产品数量从1000余只增加到超10000只,基金投资者超过7.2亿。随着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巩固,公募基金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公募基金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居民家庭财产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公募基金业既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同时又支持了国家实体经济建设。可以说,基金业这十年见证了中国金融与实业的相互成就,且仍在持续。
《国际金融报》:近十年,我国资本市场硕果累累,结合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公募基金行业来看,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江向阳: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从增量向存量深入,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注册制下,市场化机制发挥更大作用,股票发行上市的便利度提升,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包容性和吸引力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效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全面注册制时代的浪潮下,资本市场改革将站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即将到来的全面注册制,既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增强、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对资管机构的定价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助力资本市场改革
《国际金融报》: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不断。在您看来,公募基金分享到了哪些红利?又做出了哪些贡献?
江向阳: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市场生态日趋向好。
首先,资本市场大力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近年来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新三板、科创板的推出以及北交所的设立,为公募基金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标的,进一步丰富了公募产品种类,有利于培育公募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
第二,实现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通过实施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强化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入长期资金等措施,大幅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第三,十年里,沪深港通、沪伦通启动,行业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随着开放的深入,公募基金能更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制度经验,实现资金与资产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对公募基金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资管业呈四大特点
《国际金融报》:您怎么看待过去十年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
江向阳:近年来,资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资管新规开启的居民财富管理转型正在加速。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居民投资观念逐步成熟,对打破刚兑、净值回调等不利情况的容忍度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步接受了净值化产品。自2020年开启的中国居民财富管理转型速度逐渐加快。
第二,个人投资者的机构化趋势。个人投资者直接炒股的难度与风险增大,使得更多个人投资者选择借道基金等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理财。
第三,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回归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比例持续提升,资本市场的机构博弈特征越来越明显,基于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
第四,以投顾服务为代表的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爆发,资管行业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销售机构开始重视财富管理转型。同时,监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了财富管理行业的重大转型。
确立“两步走”战略
《国际金融报》:过去十年,基金业开启高质量转型,您怎么看待行业转型?对于后续发展,贵公司有什么规划和布局?
江向阳:站在全面注册制的新发展阶段,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十六条”的要求,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以服务实体和创新为方向,打造投研竞争力、服务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以求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21年,博时基金制定实施了“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了领先战略。在实施路径上分为两步,2021年-2023年是“爬坡过坎、提质增效、培基固本”阶段,核心目标是全面建设和提升能力,消除短版;2024年-2025年是战略落地阶段,核心目标是巩固优势,争取行业领先。
2022年是爬坡过坎第二年,博时基金明确了打造“能力突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价值创造”的数字化资管公司标杆企业的战略目标,聚焦在投资、科技、模式、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赋能为例。商业模式的领先体现在优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无缝对接客户触点,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的服务模式,实现从“销售驱动”向“需求驱动”的投顾模式转型。在流程优化、团队建设和系统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深入细致打造领先的客户服务模式。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金融报》:展望未来,您认为资管行业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向阳:关于行业发展,资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承受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资管机构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夯实投研能力,通过深度投研和长期投资,获取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建立可持续、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在机构投资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中,必须坚定地通过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选择代表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以及代表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方向的战略性资产,不断提升研究的前瞻性和深度,研究向产业纵深延伸,把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实现优秀的投资业绩。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合构建,形成类别齐全、业绩优秀、风格清晰稳定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收益预期的客户投资需求。
二是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守客户利益优先的初心。在激烈竞争的资管行业,能够脱颖而出的优秀公司,背后是公司品牌和客户认可,这不仅需要卓越的投资业绩,还要坚持客户利益优先,赢得客户信任。
三是深入开展投资者服务,积极参与财富管理业务。我们将在投资者陪伴、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投顾等方面,真正落地以投资者为中心搭建丰富的投资服务体系,这也是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