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简报精选 |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解读
作者:娱乐 来源:休闲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7-05 21:10:12 评论数:
杨洁 李鹏程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简报精选节能技术机系家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量测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验证内在要求,是求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统国重大战略决策。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是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及时了解和共享 “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进展,双碳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定期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信息简报,简报精选节能技术机系家标包含政策法规、量测量和国内外标准化动态、验证深度观察等板块。求电现精选部分内容持续推送给读者,统国方便各方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和推进工作。准解
本期目录
CONTENTS
01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三)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五)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02
国际标准化动态
(一)我国提出的首项可持续金融产品和服务国际标准ISO 32211《可持续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和实施指南》获批立项
(二)我国牵头的国际标准ISO 27927《燃烧后CO2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获批立项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生物燃料技术委员会(ISO/TC 238)第13次全体会议召开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技术委员会(ISO/TC 265)第16次全体会议召开
03
国内标准化动态
(一)重点领域强制性能耗限额国家标准推进工作会召开
(二)《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解读
(三)欧盟转型亚洲“湖州、绍兴纺织服装中小微企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实践”项目正式启动
04
深度观察
(一)“双碳”目标要求下的标准体系建设
(二)我国制氢技术碳排放和经济性初探
05
院士观点
建立科学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
国内标准化动态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解读
近日,我院牵头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完成了审查和报批。标准的实施将为电机系统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的计算提供科学的技术方法与指南,指导规范合理地评估电机系统的节能和减碳效果,有助于识别推广高效电机和先进电机节能技术,支撑国家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国家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一、标准制定背景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使用报告统计,电机系统(包括泵类、风机、压缩机等)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占到全球总耗电量的45%。电机也是我国用电量最大的终端用能设备,根据工信部数据,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用电的75%。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是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相关节能技术改造潜力大。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了推动开展系列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等。科学合理的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的评估是推动“十四五”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有效识别推广先进节能产品和技术、有力推进节能服务市场化。
我院于2013年首次牵头制定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泵类液体输送系统》(GB/T 30256-2013)和《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通风机系统》(GB/T 30257-2013)两项国家标准。根据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的指导思想,规范电机系统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的计算,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归口,组织将2项标准整合修订为《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
二、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规定了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项目边界划分和能耗统计范围、基本要求、测量和验证方法、二氧化碳减排量计算方法。新标准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交流电气拖动的通风机系统、泵类液体输送系统和一般空气压缩机系统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电机驱动的机床、皮带机等电机系统,以及其他新建类项目也可参考使用。针对其他专门系统中如中央空调系统、建筑供暖等电机的改造项目应参照相应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标准,如《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中央空调系统》(GB/T 31349)、《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居住建筑供暖项目》(GB/T 31345)等。
新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表。
表1 主要技术内容变化